主页 > 疾病 > 肠胃疾病 > 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胃炎、溃疡的元凶

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胃炎、溃疡的元凶

飞鸟健康资讯  发布于  2019-10-08 15:18  |  肠胃疾病
胃黏膜屏障是保护胃功能极为重要的防御机制。
 
近年研究已证实,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,是胃癌发生的启动因素。幽门螺旋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的机制可能为:


 
1、细胞毒素学说 
 
幽门螺旋杆菌的脂多糖中含有脂质A,该物质与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活性相似,此毒素可使细胞空泡样变样、炎症浸润。
 
2、蛋白酶作用 
 
幽门螺旋杆菌可合成一种蛋白酶,使胃蛋白酶丧失其胶体性状,使胃黏膜屏障受损,导致H+回渗,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,形成糜烂和溃疡。
 
3、免疫损伤 
 
有研究发现胃炎病人的胃黏膜中有抗体包裹的幽门螺旋杆菌,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中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,因此认为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胃炎的发生,并导致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免疫性损害。
 
胃黏膜屏障在内外因素作用下,可发生形态学改变和功能紊乱,最终导致胃黏膜损伤,引起糜烂、出血或溃疡。
 
内外因子的作用可引起过量的胃黏膜H+反弥散,导致胃黏膜组织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。
 
表现为:进入胃腔内的Na+和反弥散到黏膜的H+均增加,细胞内pH由于H+的聚集而降低,细胞内的酶反应异常,能量供应发生障碍,各种主动转运过程(离子泵的功能)首先降低。
 
此外进入黏膜层的H+将刺激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组胺、5-羟色胺。前者促进胃黏膜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高。
 
引起胃黏膜水肿、屏障功能失调、血浆蛋白及葡萄糖向胃腔内漏出,还可刺激胃黏膜的壁细胞增加胃酸分泌,H+反弥散加剧,形成“恶性循环”。
 
胃黏膜充血加重时可出现黏膜点、片状出血或局限性出血性血管梗塞区,使组织坏死、脱落,形成浅表溃疡,甚至呈弥漫性糜烂出血。

破坏胃黏膜屏障,导致胃炎、溃疡的元凶  http://www.flyermo.cn/disease/xyk/3354.html

标签:

常青藤大药房

相关推荐

0769-88038821

电话服务热线时间:9:00 - 21:00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信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博

Copyright © 2018 常青藤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7127017号  
咨询反馈
姓名:
手机:
内容: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