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疾病 > 肠胃疾病 > 哪种肠上皮化生的致癌危险性更高 ​?

哪种肠上皮化生的致癌危险性更高 ​?

飞鸟健康资讯  发布于  2019-09-21 15:35  |  肠胃疾病
在过去十余年中,对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发现很多可挑战传统的Correa胃癌发生概念。


 
1、肠化生并非胃黏膜上皮唯一的癌前化生上皮
 
这一结论基于4个新病种的发现:
 
①胃小凹腺瘤,主要发生于小凹上皮,多呈锯齿状、管状生长。上皮细胞扁平或柱状,HE染色呈淡染或粉红色。细胞核呈圆或卵圆形,核仁明显。细胞对MUC5AC呈阳性反应,但对MUC2呈阴性免疫组化反应。
 
②胃幽门管腺瘤,主要发生于老年(>70岁)女性的胃和十二指肠,伴慢性萎缩性胃炎(34%)、幽门螺杆菌感染(40%)或化学性胃病(20%)。
 
③胰腺腺泡上皮化生,主要发生于贲门,发病率高达30%以上,病因不明。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其所起的作用不清楚。
 
④假性幽门管黏膜上皮化生,即解痉多肽表达型化生。这种从胃体泌酸上皮化生的黏液上皮类似幽门管上皮,表达TFF2,源自主细胞,使其丧失分泌PGI的功能。这一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、胃癌关系密切。
 

2、不完全性肠化生较完全肠化生的致癌危险性更高
 
研究结果提示,相比于完全性肠化生或ⅡA型不完全性肠化生患者,ⅡB/Ⅲ型不完全性肠化生和胃异型增生关系密切,表达p53和AMACR的程度高于完全性肠化生,更具癌变潜能。
 
 
3、并非所有肠化生均为癌前病变
 
许多慢性胃炎伴肠化生的患者随访多年未见癌变。最近在线发表的研究支持这一结果。
 
对于从胃癌发病高危的亚洲国家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地区的移民,加拿大学者研究发现,84%肠化生患者在平均4年的随访中变成稳定性肠化生,并未发生癌变,尤其多见于女性患者。
 
因而,对肠化生患者应分别对待,尤其是女性患者。


4、胃上皮异型增生并非总是源自表层
 
传统的Correa胃癌发生通路认为,胃上皮表层细胞首先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,然后发生肠化生、萎缩、异型增生,这一观点解释了大多数胃癌癌前病变特点,但不能代表全部。
 
研究发现胃腺底部可能首先发生异型增生,高表达Ki67、p53以及AMACR等与癌变相关的基因,提示不同的致癌机制。
 
总之,胃癌绝非一个均质癌肿,虽然Correa致癌通路解释了大部分胃癌发生机制,但有相当大部分胃癌的发生和肠化生关系不明。这些研究还处在早期,有待深入发展。

哪种肠上皮化生的致癌危险性更高 ​?  http://www.flyermo.cn/disease/xyk/2870.html

标签:

常青藤大药房

相关推荐

0769-88038821

电话服务热线时间:9:00 - 21:00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信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博

Copyright © 2018 常青藤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7127017号  
咨询反馈
姓名:
手机:
内容: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