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疾病 > 肠胃疾病 > 慢性胃脘痛:兼证常用中药方治疗方法

慢性胃脘痛:兼证常用中药方治疗方法

飞鸟健康资讯  发布于  2020-02-03 16:59  |  肠胃疾病
慢性胃脘痛主要为三类证型即中虚气滯证、肝胃不和证及胃阴不足证。
在上述三类证型的病程中,尚有兼证:血瘀证和湿阻证,可兼见于三类证型。此外,胃塞多见于中虚证,胃中郁热可见于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证。
​1、湿阻证(湿浊中阻证)
主症:胃脘痞胀,甚则隐痛,食欲不振,口粘或甜,不欲饮食,身体困倦。舌苔白腻,脉细、满。
治法:芳香化湿。
常用药:藿香5~1g,佩兰10g,炒陈皮5~10g,配入处方中。
如白苔厚腻,胸闷,腹胀,加苦温化湿如炒苍术10g,厚朴10g等。胸痹脘痞不畅,加砂仁2~3g,蔻仁2~3g,炒薤白5~10g。口渗清涎,可加益智仁。脘胀便溏,配加炒白术、茯苓、炒薏仁、焦建曲等。舌苔白腻经久不化,可酌加干姜、草豆蔻等。
 
2、血瘀证
主症:胃脘痛经久时发,隐痛、刺痛,痛位固定,舌质紫色(点状或成片)、舌下膜络明显紫色,或有黑粪史。
治法:化瘀通络。
常用药:当归10g,赤芍10g,五灵脂10g,延胡索10g,另吞服参三七粉1~2g。可据证选配莪术、蒲黄、九香虫等,并酌加香附、枳壳等行气药物凡中虚气滯证而兼血瘀证者,参用健牌益气方药。若原属胃阴不足证,兼见血瘀征象,为防其里热损络,可加丹皮、制大黄、地榆等。
3、胃寒证
主症:多见于中虚气滞证的病程中,胃中冷痛,痛势较重,喜热喜暖明显,舌薄白。
治法:温中胃。
常用药:高良姜5~10g,香附10g,白香5~10g,桂枝3~6g(或肉桂2~3g,后下),吴茱萸1~3g。如值气候骤冷,头痛、畏寒,兼外寒者,可酌加紫苏叶或苏梗、生姜、白芷、防风等。如兼胸痹气窒,或泛涎水,酌加姜半夏、蔻仁、炒薤白等。脘痛甚者酌加甘松、草茇、沉香等。
4.、食滞证
主症:可见于中虚气滞、肝胃不和及胃阴不足证的病程中。因饮食不当,使胃痛、痞胀等症发作或加重,食欲不振,甚则不欲食,舌有腻苔或薄腻苔。胃中食滯兼寒者舌苔白腻,食滯兼热者舌苔黄腻。大便不畅或秘结。
治法:消食和胃。
常用药:神曲、山楂、麦芽、鸡内金、陈皮等。
脘腹胀痛明显者,加莱菔子、枳实等。大便不通,酌加芒硝、生大黄。食滞夹湿者,加制川朴、法半夏等。兼胃热者加黄连、黄芩等。
瓜果所伤,加肉桂、丁香或七香饼等。伤于酒者,酌加葛花、枳椇子、砂仁、蔻仁等。因食油脂食品或乳制品过多者,重用山楂。甜味食品所伤,加佩兰、干姜、茯等。心下痞胀疼痛,按之不适,还可用皮硝(或芒硝)30g,布包敷腹(脐或脘痛处)。
*七香饼(《临证指南医案》方)丁香、香附、甘松、砂仁、广皮、莪术、益智仁。
注:以上中药方仅供参考,患者不得擅自服药。

慢性胃脘痛:兼证常用中药方治疗方法  http://www.flyermo.cn/disease/xyk/5706.html

标签:

常青藤大药房

相关推荐

0769-88038821

电话服务热线时间:9:00 - 21:00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信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博

Copyright © 2018 常青藤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7127017号  
咨询反馈
姓名:
手机:
内容: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