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疾病 > 肠胃疾病 > 胆汁反流性胃炎,中医辨证施治

胆汁反流性胃炎,中医辨证施治

飞鸟健康资讯  发布于  2020-06-06 17:40  |  肠胃疾病
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
本病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,多见于体质减弱形体偏瘦的女性,或经常饮食无规律,情绪不畅,生气恼怒的人;
表现为饭后胃胀胃痛,干呕恶心,严重者呕吐苦涩胆汁,口苦心烦,有的患者出现胃中灼热,烧心,症状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相似;
特别之处在于部分患者出现后半夜凌晨胃部不适,凌晨胃内食物基本排空,残留在胃里的胆汁刺激性较强;
或短时间体重减轻,因胆汁是消化液,倒流入胃,出现消化吸收不良,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和电子胃镜检查可以确诊。


中医学的病机诊断
中医认为,胆汁储存在胆腑之中,胆腑又称为“中清之腑”,胆汁排泄以降为顺;
上逆倒流于胃内,出现胃部症状,《内经》阴阳应象大论中说:“浊气在上,则生嗔胀”。
胆汁为什么能逆于上形成浊气呢?
通俗讲,根源在于脾胃不能很好的升清降浊,脾主运化饮食升清,胃主受纳饮食降浊;
脾胃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,中焦脾胃虚寒,不能升清降浊,就出现了胃部不适,胀满疼痛,胃部怕冷等表现。



胃为六腑通降之本,胃不降,胆经必不降而反上逆,胆经上逆,胆为阳经,内藏相火,上逆则形成热象;
故常表现胃中灼热,烧心口苦,心烦叹气;
《内经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胆病者,善太息,口苦,呕宿汁中说”,
综合分析,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胃不合,中气虚寒,胆火上逆,临床上病证常虚实互见,寒热错杂。



常见证型的中医学的治疗
1.中气不足,寒热错杂
多见于形体瘦高或患有胃下垂的人群,辛辣饮食或熬夜生活不规律,出现饭后胃胀,胃部怕冷,口苦咽干,干呕食少;
头晕耳鸣,乏力便溏,心烦急躁,大便下坠,小便短黄或频数,舌淡苔薄黄或腻,脉虚数,或弦。
治则:补中益气,辛开苦降。
方用:补中益气汤和半夏泻心汤加减。
药方:黄芪 柴胡 升麻 半夏 黄连 陈皮 党参 白术 甘草 炮姜 当归 白豆蔻。



2.肝胃不和,胆火不降,毒浊瘀阻

多见于情绪不畅,经常生闷气,胆汁反流反复发作,胃胀,隐隐胃痛,夜间凌晨加重;
厌食油腻,情绪急躁焦虑,大便不畅,烧心干呕,舌红或青紫有瘀斑苔薄黄,脉弦或沉缓。
治则:调和肝脾,化湿泻浊,解毒活血。
方用:柴桂汤和小半夏加茯苓汤。
方药:柴胡 桂枝 白芍 茯苓 半夏 黄芩 人参 甘草 白花蛇舌草 莪术 砂仁。
注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。

(文章内容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删)

胆汁反流性胃炎,中医辨证施治  http://www.flyermo.cn/disease/xyk/7755.html

标签:

常青藤大药房

相关推荐

0769-88038821

电话服务热线时间:9:00 - 21:00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信

飞鸟健康资讯
官方微博

Copyright © 2018 常青藤 All rights reserved.粤ICP备17127017号  
咨询反馈
姓名:
手机:
内容:
X